黔山赤心传薪火 文光璀璨映江城 ——京剧《黔人李端棻》亮相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

贵州交通广播、贵州音乐广播 | 2025-06-23 09:55

6月21日,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在湖北武汉继续举办,贵州文化演艺产业集团旗下贵州京剧院新编历史京剧《黔人李端棻》精彩亮相洪山礼堂。当晚演出由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获得者冯冠博领衔主演,优秀青年演员张超、李冉、窦天旗、李俊博、李威、詹志凯、万林峰和老艺术家张新先生等主演。

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是中国南方片戏曲艺术一次最高水平的集中展示,汇集了来自全国16个省(区、市)的17台优秀保留剧目和12位青年演员主演的传统经典折子戏,涵盖京剧、越剧、黄梅戏、楚剧、川剧、赣剧等21个剧种。《黔人李端棻》是贵州京剧院经典保留剧目,创作于2014年,该剧曾上演于京津深和贵州各地,并先后参加了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等,荣获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是戏曲创作小成本大收益的典范之作。此次赴武汉演出前,在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文化演艺产业集团的指导和支持下,贵州京剧院精心排练一个月,对剧目进行了全方位的艺术提升——剧本更加精炼,唱腔更具韵味,音乐更富层次,舞美更显意境,演员表演也更臻纯熟,整台剧目焕发出崭新的艺术光彩。

《黔人李端棻》主题思想鲜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基石,由剧作家陈泽恺、导演陈少云和知名唱腔设计王世明、配器金亮、舞美设计李新杰、灯光设计张伟明、服装造型设计蓝玲、技术导演王振鹏等组成的主创团队,成功塑造了一位胆识过人,情操高洁,忧国忧民,倡导改革的知识分子形象。李端棻作为政治改革家,他力荐康有为、梁启超,积极参与戊戌变法;作为教育家,他第一个疏请设立京师大学堂,《请推广学校折》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象征意义。此番在“戏码头”武汉用京剧形式讲述李端棻先生一生坚持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的理念,积极为国举荐贤才,大力倡导广办学校,为学子以求进取之途的故事,引发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当晚的演出,开场独具匠心,导演用高度凝练地手法重现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抢掠珍宝、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神州沉沦、豺狼狞笑的情景使观众情绪快速高涨。在观众充满愤恨之时,画面一转,聚焦到远在千里之外的贵阳,南明河鳌头矶上,甲秀楼前,一桥卧波,水泄玉环,一句【西皮导板】将登程赴京、踌躇满志的青年李端棻(冯冠博饰演)引上台口。李端棻与妻子何氏(李冉饰演)的一大段【西皮原板】【二六】【流水】唱腔,悠扬婉转、果敢决绝,以贵阳南明河中临惊涛而不避、经骇浪而不移的石矶,比喻黔中以李端棻为代表的雄豪之士,他们与朝中闻风丧胆、割地赔款的王侯将相形成鲜明对比。李端棻誓做砥柱中流,伏波安澜的艺术形象开场即挺立于观众面前。

1889年,李端棻以大学士的身份出任乡试主考官。这时的李端棻,急欲选拔为国效力之英才。在阅卷的时候,李端棻被一篇“镕金铸史”的文章折服,决定录取这位学子,他就是日后举世闻名的革命志士梁启超。《黔人李端棻》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李端棻在“阅卷”这场重头戏里的慧眼独具,对梁启超(张超饰演)“学兼中西纳百川”的一番宏论,欣喜惊呼“如闻春雷第一声”。梁启超不似腐儒,直抒胸臆,对汉代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之说毫无顾忌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图强自变可以保国,可以兴邦,可以御侮;不变而被变者,变之权丧敌寇之手,今日割地,明日赔款,神舟华夏,虎视鲸吞在所难免。”当时梁启超只有十七岁,李端棻对梁启超倍加赏识,欣喜之余,主张堂妹李蕙仙和梁启超联姻。李端棻从此与梁启超乃至康有为、谭嗣同等一批中国近代史上图新求强的先贤结下了不解之缘。剧情发展至此,给观众的感觉,一切来的好像都是如此的顺利。

不料画风突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导演再次运用京剧“一步千里”的虚拟手法,时空转换,从大喜快速转入大悲。此处巧妙地通过京剧火爆的武戏把倭寇上岸强攻炮台,清兵浴血奋战的情节呈现给观众,最终以清军伤亡殆尽誓死不屈的惨烈场面收尾,再一次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

在该戏的戏核“上疏”一折中,甲午战败清政府软弱无能,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一订再订,李端棻认为“非天之不生才也,教之道未善也”,从事学政30余年的他上奏《请推广学校折》,近4000字奏折围绕“推广学校”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论述,对开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充满信心和期待:“自十年以后,俊贤盈庭,不可胜用矣。”大段念白和【西皮二六】【流水】【快板】掷地有声,酣畅淋漓地唱出了“多难兴邦人为上”,“泱泱中华自有人”,赢得了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不仅仅是为演员冯冠博精彩的演唱而鼓,更是为今日中华之崛起,势压列强霸权而鼓。

剧中李莲英(张新饰演)与光绪(李俊博饰演)、李端棻与荣禄(万林峰饰演)的唇枪舌战,可称神来之笔。张新老师已从艺60余年,年逾古稀,举手投足间把李莲英刻画得惟妙惟肖,李俊博饰演的光绪,气度、尺寸拿捏到位,观众称赞他们把人物演活了,太像了!李端棻与荣禄四段【快板】,老生和花脸的对儿戏,铿锵有力,又赢得一阵热烈的掌声。两人的争辩,不仅使光绪决心实施变法,同时,对于批准《请推广学校折》的奏折起到了助推作用。

维新变法触动了以慈禧为首的封建统治集团的利益,光绪被囚瀛台,康有为、梁启超逃亡,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君子蒙难。导演没有平铺直叙地表现谭嗣同等被捕的场景,而是让谭嗣同(李威饰演)大气凛然地倒逼着手持锁链的清军上场,微笑着从清军手中抓过锁链,从容地套在自己的脖颈上,充分表现了谭嗣同“抛头洒血,唤醒国人,请从我等开始”的英勇气概和恢宏气势。

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失败了,李端棻被革去官职,发配伊犁。李端棻步履蹒跚地行走在杳无人迹的茫茫荒漠中,身影虽无助,目光却依然炯炯。舞台上光影转换,二光区显现出梁、谭的身影,李端棻青衣小帽,梁启超一身西装,谭嗣同一袭长衫,此处唱词采取顶真手法,李、梁、谭意相连,词相接,三十句工整的七言【反二黄】隔空对唱。李端棻叹人才哭诸君,爱其才出众,羡其志超群,惜其忧患意,怜其报国情,赞其谋新政;梁启超远走异国,游走他乡促维新;谭嗣同忠魂不倒,为神州除旧弊虽死犹生。

“身前名,身后名,功过留与后人评。骨葬家山能沃土,鳌矶经涛不屈身”,戏终人不散,李端棻如雕像般立于舞台中央,身躯后面慢慢走出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观众抑制不住地响起掌声!

《黔人李端棻》的创作,是贵州京剧院扎根贵州本土,用京剧讲述贵州故事的又一成功实践。贵州,山水旖旎、风光秀丽,这片多彩的土地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动人的故事传奇,据悉民族版京剧《阳明悟道》、现代京剧《天眼》、新编历史京剧《大明屯堡》等新作正在创作中,今明两年将与观众见面,期待以冯冠博等为代表的贵州京剧人,坚定文化自信、继往开来、奋发有为,不断发出新时代中华戏曲的贵州好声音。

(文、图:张广庆)